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智库报告
  • 智库报告
    王黎萤,虞微佳,王宏伟,王佳敏
    2017, 16(1):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36 个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层次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次数据模型 ( HLM) ,探讨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知识网络嵌入性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作用机理。研发 团队跨层次知识网络中,结构嵌入性、关系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均为知识网络嵌入性的因子结 构特性。核心层知识网络嵌入性对个体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团队学习对核心层知识网络嵌 入性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中间层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造力具有积极影 响,团队学习在中间层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对中间层知 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外围层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造力也 具有积极影响,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均对外围层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发挥着 部分中介作用。
  • 村镇设计与建设
  • 村镇设计与建设
    陈前虎,龚强,董翊明,周骏
    2017, 16(1): 1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市场需求拉动、政策供给推动”的新古典工业化与城市化经验, 总结城镇空间组织“宏观结构失控、中观组织失灵、微观设计失败”的困境。结论为,特色小镇 是浙江“民营+ 块状”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新空间经济形态,但从现象到规律的经 验复制需审视浙江的特殊条件,并挖掘“五特”政策与“分类”试点背后的改革导向。提出,针 对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的旅游禀赋,有必要借助政府主体的“3D 导向”总体选址与空间尺度 强度管控、“3S 融合”分区空间组织与特色产业空间供给,以及企业主体的“3F 定制”微观特色 空间序列组织与环境营造,发挥特色小镇作为近期开发单元带动空间管控与要素组织的功效, 加快从空间生产力到空间竞争力的供给侧改革,进而通过更高品质城镇化助推更高质量工 业化。
  • 村镇设计与建设
    吕勤智,丁于容
    2017, 16(1): 17-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 的建立是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做出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 的实施,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探索,综合运用景观形态学和可持 续发展的理论,提出景观形态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载体,构成传统村落形态的基质和风 貌,景观形态是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发展建设的切入点; 把传统村落景观形态作为一个生命的 有机体,突出整体性活态传承保护的理念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 需要完善和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体系,探索景观形态保护发展的观念与路径,促进传 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实践。
  • 村镇设计与建设
    陈安华,宋为,周琳
    2017, 16(1): 2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人口转移和空间置换,而是城市对乡村全方位的渗透和影响。表象 上来看,最直观的是以村居建设为代表的乡村风貌的城市化现象,尤其是在经济越发达的地 区,这种现象越明显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客观而言,乡村风貌的变迁确实应该反映着不同 时代的印记,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一味地模仿城市,中国各具特色的乡村特征将日 渐淡化,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也将日渐消失。从分析城乡关系的影响出发,探讨城市化进 程中乡村风貌的城市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众多的乡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保 留并传承其独特风貌提供思路和解决办法。
  • 村镇设计与建设
    黄 焱,宋 扬
    2017, 16(1): 2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态美学角度,结合人文地理,社会学相关理论探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对 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评判标准及乡村发展路径做出具有归纳意义和开放性思考空间的总 结。基于乡村感知与审美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将地域文化有机渗透于乡村 生产生活下的产业、社会与空间的融合。由此,乡村将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的生态 乡村景观,而最终复兴其农业价值、生态价值、家园价值与审美价值。
  • 村镇设计与建设
    朱凯,李莉
    2017, 16(1): 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释经济容积率的内涵,梳理并总结城市建设中既有的经济容积率测算方案、思路和方 法,剖析并明确现时期经济容积率测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争议问题,如利润额与利润 率、值与区间等问题的甄别,测算原理及对应技术方法的遴选,进而提出经济容积率测算的建 议性优化方向。
  • 文学语言学
  • 文学语言学
    左怀建,吉素芬
    2017, 16(1): 38-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上个世纪30 年代现代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戴望舒最有影响力的诗篇《雨巷》必 然具有超出古典性的现代性内蕴。现代都市文化语境下,人们不难发现诗篇中“我”与“姑娘” 的相遇又相错既显示了双主体的优越和困境,又显示了现代都市人生“动态、瞬时”的美学特 征。将诗篇放在中西方文学关联的语境里去理解,就发现诗篇中“雨巷”的意指不乏现代派的 荒原性质,“我”的追求所呈现的失落也饱含现代都市精神孤独和忧郁的气质。诗篇因此而具 有较大的可阐释空间。
  • 文学语言学
    李慧芳
    2017, 16(1): 4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丽人赋是指以美貌的女子为对象的赋文。汉代丽人赋描写女子的仪容举止,再现汉代女子 审美标准与礼教规范; 虚构和想象的艺术手法、丰富的修辞以及节奏感与韵律美并存的句式安排 使作品呈现高度的文学性和美感; 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学风格与儒家“中和之美”相符; 其对丽人容止礼仪的描述手法可上溯《诗经》,上天入地以陈其情的抒情模式则祖述屈骚。
  • 文学语言学
    朱惠仙
    2017, 16(1): 5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大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收词最为丰赡的大型语文辞书,但由于编写时种种条件 的限制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尚存在种种缺失,造成了一些遗憾。卷帙浩繁的汉译佛经语料未能 广泛运用而导致一些疏失便是遗憾之一。考察汉译佛经语料,对照《汉语大词典》的实际情 况,《汉语大词典》未能充分利用佛经语料而导致的瑕疵主要有“词语失收”、“义项缺失”、“书 证过晚”三个方面的。
  • 文学语言学
    荆亚玲
    2017, 16(1): 60-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东汉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译佛经“偈颂体”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适应与融合的过 程,从最初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多种句式并存发展为最终五言为主、多言并存的基本句 式。为满足“偈颂体”句式要求,译经者们采取拆分词语、同义连文、虚词衬音、词语省缩等多 种方式整饬文句,这种调控造成了译经中某些特殊表达形式的出现,客观上也对汉语词汇语法 的发展演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 管理学
  • 管理学
    赵晓佩
    2017, 16(1): 6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是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而药品能否发挥疗效、为生命健康保驾护 航的关键在于其使用的安全性。我国由于医药不分,医疗机构成为药品使用的主要终端环节。 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落后,其药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需要有效 规制。以村卫生室为例,实地调研了村卫生室药品管理的现状,总结分析了其在药房建设、药 品保管贮藏和药剂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探讨了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 制制度的立法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上位法依据欠缺,现有药房建设要求不明确,执业药师不足 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安全规制 的建议。
  • 管理学
    胡 曼,田 艳
    2017, 16(1): 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是当前民族地区非遗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以Z 村扎染和N 蜡染公司为例,在调查中发现,Z 村扎染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扎”和“染”技 艺均面临传承危机,扎染行业之间无序恶性竞争,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滞后致产业发展受阻,化 学染料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而N 蜡染公司的经验恰恰可以破解这些难题,值得借鉴。 研究认为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的具体建议包括: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 自律作用,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推广中的国家责任,提高非遗产品的文化和艺术品位,切 实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待遇,对非遗行业适用特种行业教育制度等。
  • 法学
  • 法学
    刘承涛
    2017, 16(1): 77-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抑制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侵犯慈善财产权的公益丑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8 章( 69 至76 条) 专门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但从该制度的内容来看,并无针对性的具体法律 措施。我国以保障非营利组织财产权为内容的信息披露立法架构,应当体现非营利组织法 ( 慈善法) 与税法的分工与衔接,并明晰信息披露执法主体、执法方式,预先设计应对可能的执 法反抗与抵制措施,以及执法主体不作为和滥权的惩处。
  • 法学
    葛天博
    2017, 16(1): 8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庭审实质化是贯彻“以审判为中心”,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里程碑。然而,基于制度规范 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必然存在机制冲突。若不能化解庭前准备与内心确信、职权主义与当事人 主义、审判权与诉权三对机制冲突,“谁裁判,谁负责”的制度建设只会成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 修饰。建立庭前准备与庭审之间的隔断机制、建构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之间的责任分配、科 学配置审判权与诉权之间的权益保障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有效举措。整个国家必须尊重法官 基于职业理性与司法良知做出的判决,彻底解放法官独立审判的司法理性,庭审实质化才能真 正地输出司法正义。
  • 高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於建明
    2017, 16(1): 9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2011 人才特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较长的发展历程,成为“2011 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与窗口,对高校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2011 人才特区”在发展规划、机制建设、测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充分发挥“2011 人才特区”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制定专项规划、深化人事聘用制度改革、注重文化引领等。
  • 高等教育学
    余 昶,王志军
    2017, 16(1): 98-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草根文化特性和作用是要给受教育者以“破坏性创造”的基因。草 根创新创业具有注重兴趣、源自民间、质疑权威、广泛交流等文化特质,形成于认知学习、知识 共享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表现形式尝试可由主体、客体、评价者和环境等四个维度,培 育高校创新创业草根文化,培养更适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据此提出鼓励包容 草根文化和创新、创造非正式交流合作、引导草根文化融入大学文化的对策建议。
  • 高等教育学
    韩 龙,任建莉,平传娟,徐 璋,钟英杰
    2017, 16(1): 103-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产出导向教育( OBE) 改革背景下,针对工程专业课教学的典型问题,构建基于BOPPPS 内涵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工程传热学教改实践。将教学过程重新设计,分为引入、目 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连贯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重构教学培养目 标,构建重视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和素养形成的综合培养目标,完善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重 视课堂互动与学生反馈,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以上举措符合OBE 教改的要求,显著改善了教 学效果,为高校工程类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 高等教育学
    俞旭,周必彧,李明洙
    2017, 16(1): 108-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作为未来创新创业群体主力军,其创业学习效果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将创业学习 效果分为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能力两方面,探讨分析家庭环境对这两者的深刻影响,研究发现家 庭环境不同,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领导能力等也都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需结合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提高学 生创业成功率。
  • 学科纵论
  • 学科纵论
    田密蜜,方茂青
    2017, 16(1): 113-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乡村成为国家名片,其乡村园林景观的特色和建设成果值得当前中国乡村学习探 讨。从辨析英国乡村园林景观的涵义入手,挖掘18 世纪如画美学观念及诗画园交融对园林景 观的影响,进一步梳理英国乡村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并通过解读英国营造乡村园林景观的途 径和方法,启迪中国乡村景观的建设之路。
  • 学科纵论
    孙净芳,韩熙
    2017, 16(1): 117-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看是获取艺术创新方法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不同的观看维度对理解玻璃材料、玻 璃学科内涵、玻璃创作方法必然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正是这种观看方式的差异构建了当代玻璃 艺术的审美评价的综合体系。解读“观看”对形成玻璃艺术创作多元性的影响,针对国内玻璃 艺术风格单一、思维雷同的教学现状,提供了打开观看维度、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实现途径与 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