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 陈胜蓝, 沈姚杰
    2024, 23(3): 241-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中国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企业非效率投资下降约10.4%。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代理成本的降低是影响发生的主要渠道。当企业受到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和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效应更强。从企业投资效率角度检验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积极政策效应,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具有启示意义。
  • 朱晓青, 谢泽圆, 刘博新
    2024, 23(3): 251-2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绿道为基础,复合区域多种功能与设施的综合性廊道已是城乡人居环境空间的一部分,绿道综合带在改善城乡生态、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备受关注。但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缺少政策管控和范式引导的绿道营建已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以绿道综合带建成后绩效要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量化整合,包含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绿道综合带三生绩效指标体系;选取浙江省三类典型绿道综合带样本,采用段分轴接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评价与分析;利用评价体系生成三类样本60个研究单元的绩效指数E及绩效分项指数,根据绩效指数划分成5个等级,评选出6大特色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适用浙江省各类型绿道综合带的建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浙江省绿道综合带差异化建设提供了决策工具和参考。
  • 田密蜜, 何鑫, 董睿
    2024, 23(3): 258-2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居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保护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建筑类型学方法以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富阳龙门古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村落中民居建筑空间的尺度特征、空间布局和要素特征,并进行类型学归纳与分析,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空间形象、功能需求四个方面提出针对古镇民居建筑空间的保护更新策略,以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 杨艳东, 章佳圆, 潘暨阳
    2024, 23(3): 265-2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益服务治理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而整体智治新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导向相互契合,为探讨公益服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循框架。通过红十字组织的案例研究,引入主体技术结构价值四维度剖析公益服务整体智治的运作实践,发现其核心呈现为多元协同、数据智慧、结构整合、服务人本,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合力不足、数字能、权责异化、回应失衡等偏差。理想图景的实现要从动员主体、善用技术、调适结构及重塑价值这四重路径出发,助推公益服务向着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 李韬, 伍建华
    2024, 23(3): 275-2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于社区治理,即党建下沉可以加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助推多元治理主体的紧密联结。民主协商可以协调多元主体利益聚合,激发社区集体行动,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实践路径打造了制度基础、行动基础、运行基础。同时通过以党建嵌入为基础,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网络,以吸纳整合为导向,增强多元主体的行动能力。以机制创新为保障,重塑社区治理的公共精神,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现。
  • 陈晓, 廖翔昀
    2024, 23(3): 281-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高水平科技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高校作为三者的交汇点,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上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2位浙江省属高校基础研究人才进行实地访谈,以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构建高校基础研究人才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丰富了胜任力相关的理论研究,为高校基础研究人才的选拔、培育、考核、评价提供参考标准,同时也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实施提供现实依据。

  • 何晓柯
    2024, 23(3): 289-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发现女性科技人才比例低和数量偏少、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匮乏、重大标志性成果偏少。从制度、组织和家庭三个支持子系统分析,存在传统性别偏见,遭遇专业性别界限;受到就业性别歧视和玻璃天花板影响;经受婚育及家庭角色制约等一系列制约因素。提出创新女性科技人才培养的专项政策和行动、强化女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扩大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空间、对接女性科技人才的精准需求、营造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等支持性发展对策。
  • 何兴, 周佳
    2024, 23(3): 297-3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市场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数据既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进行科技创新的技术基础,亦是关乎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在科研数据跨界、跨境流通成为常态化的同时,依然存在科研数据权属主体模糊、数据安全管理缺位、数据权益保障不足的困境,有碍于科研数据资源的有序共享与深度挖掘。基于此,应以投入原则、分层原则与责任原则作为科研数据确权的基本原则,通过制度设计澄清其权属争议。建议通过强化科研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全主体+全流程的保护机制、形成行政与司法双轨道协作保护模式,完善科研数据的权益保护。

  • 曾俊, 王刘丹
    2024, 23(3): 304-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约车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的定性在司法实践和理论探究中均遭遇困局。司法实践关于如何认定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定方法和标准,而现有法规对网约车平台主体的定位亦不明确。《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完全劳动关系概念,引发二分法三分法的理论分歧。究其原因,发现法律关系难以认定的内部因素是从业者传统从属性弱化和法律关系碎片化,外部因素是配套法律规范滞后和不适配。唯有坚持原二分法体系,对其进行扩大解释,同时将要件审查转变为要素考查认定模式,调整举证责任,从立法和司法、实体和程序多维度对网约车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进行认定,才可破除现有困局,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相应法律制度,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向善发展。

  • 卢振波, 徐明帆, 邓丽丽
    2024, 23(3): 31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变革,人工智能(AI)技术成为关键驱动力。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发展需求。通过深入研究AI在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目前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问答服务、个性化推荐、AI视觉自动化盘点系统、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虚拟现实学习空间等,提出未来的应用趋势:智能知识管理、情境性学习支持、智能化教学支持和智慧化服务创新,从而促进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创新发展。
  • 李颖, 隋育杉
    2024, 23(3): 317-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哈尔滨冰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媒介地理学理论从人文冰雪建筑角度,对典型城市符号下的具体形象进行深度叙事解构,试图回答如何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冰雪符号如何建构传播并影响人类活动?之问。从哈尔滨冰雪建筑的典型形象构建维度和城市传播发展趋势可见,冰雪文化传播要以人为本、精准用户,着重刻画城市典型符号构建维度,传播理念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观,传播目的要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相结合。在探究以冰雪符号而闻名的城市传播策略的同时,以个案分析、内容与数据分析法找寻冰雪文化城市的新机遇,期望以此为更多冰雪资源城市探寻可持续传播路径,助推冷资源释放出高热能
  • 王建胜, 卢雅
    2024, 23(3): 323-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籍出版是滋养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古籍出版产业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读者生发出物质缺失的现实焦虑,物质性成为考察阅读实践活动的重要维度。探讨了古籍阅读的物质性,分析了古籍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不同出版类型的物质性发展偏向,并从文本、身体和环境三个维度审视古籍出版产业中的三组重要关系。认为古籍出版应处理好古籍原典与变体的关系问题、古籍阅读中身体与文本的交互问题、古籍图书与阅读环境的契合问题等,以期为古籍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提高其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

  • 李昌祖, 汪振宇
    2024, 23(3): 331-3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典型的场域特征,意识形态场域权能理论的建构作为一种理论创新,对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意识形态场域本质上是多层次社会关系交织运行而形成的社会结构,其内部权力、资本的分配与最终位置的确立以话语体系为媒介,其安全运行是场域内行动者惯习的运行呈现。意识形态场域权能理论分为赋权行动与赋能行动,前者是场域内各主体的权力再分配过程,后者是场域内各主体基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而达成的一种价值共创行为。意识形态场域内部权能运行具有正向赋权赋能和反向限权限能两种类型。在场域权能理论观照下,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进路必须从强化政治统领、明确价值导向、统筹系统赋能与注重协同发力四个层面展开。
  • 姚裕萍, 林洁
    2024, 23(3): 341-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时代加强研究生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网络育人实效、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网络治理生态中存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多元化、网民从众化等现实困境,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影响。应对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治理主体、方式方法、平台工具等的法治化、协同化、智能化,探索研究生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现实路径。
  • 耿依娜, 谢慕辞
    2024, 23(3): 346-3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协同共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芬兰STEM教师教育模式的专业性、整合性、一体化、研究性等特点,梳理了当前两支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共建中存在的教育主体协同理念不到位、共享平台运行实效不均衡、长效化培育机制有待增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深等问题,提出了深化教育主体的整体性教育理念、发挥各层级资源共享平台实效、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建机制、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教师队伍等举措。
  • 袁屹, 夏航
    2024, 23(3): 351-3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伟大建党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合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以积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师生廉洁意识培养、廉洁价值观构建、廉洁信念激励、廉洁行为导向等作用,并通过聚焦机制保障”“载体构建”“阵地建设,进而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 刘刚, 金尤优, 傅剑
    2024, 23(3): 356-3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环节,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理清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意义及其新要求,强调了校企联合课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尝试从项目化教学、顶天立地型教师团队构建、多维度课程评价的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实现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为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