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 王 萍, 丁诗悦
    2024, 23(4): 361-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益创投项目评估是促进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有效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研究发现其 在促进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绩效、助推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不够明显。基于H市公益创 投的参与式观察,发现项目评估逐步演变成一种行政吸纳社会的机制:作为购买方的基层政 府,长期处于压力型体制,延伸出吸纳治理的强需求;作为执行方的社会组织,因生存与发展的 需求而高度依赖政府;作为评估方的第三方机构,在双向委托代理关系中追求利益平衡。要建 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优化公益创投项目评估,实现从行政吸纳式评估 向赋权参与式评估的转型。
  • 王凤志, 鲁松波
    2024, 23(4): 370-3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文化安 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影响,深刻地阐明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独 特的理论品格、深厚的理论情怀,反映了思想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赓续根脉中守正 创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立足现代化实践,秉承开放视野,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 同价值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目标、新举措,而且 为人类社会超越文明冲突、重构新型文明观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 何志伟, 徐志超, 于焯坤
    2024, 23(4): 377-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奠定学生成长所需之科学思想基础极其重要。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这些重要论述建立在赓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理论源脉、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之 历史经验、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之现实需要的逻辑基点上,主要内容包括设定大 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发展方向、规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结构体系、 确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根本遵循。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 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之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 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守正创新、明确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努力方向具有 鲜明的时代价值。
  • 张凤娟, 张玉芳
    2024, 23(4): 385-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会聚是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的必然要求,是支持集成攻关的大科学体系、实现国 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必由之路。以学科会聚推进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 在:单一“学校—学院—学科”组织结构无法推进学科会聚;基于学院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无 法有效开展多主体联合集成攻关项目研究;强调论文发表的学术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科会聚。 因此,应重构以学科会聚推进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的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从聚焦学科建 设到关切重大问题的理念转变;在组织变革上构建以学院、学科会聚平台为基础的二维矩阵结 构;在管理模式上实行以绩效合同管理方式为牵引的运行机制;在评价制度上完善以解决重大 战略问题为指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 张 鹏, 刘哲语
    2024, 23(4): 391-3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战略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我国现有青年战略科技人才培养 体系的整体培养效能尚不能满足国家需要。优化青年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强化政府、 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当前各参与主体不足表现在:政策设计与制定 环节跨部门协同不足,科技人才成长开发环节企业有效参与缺失,大学人才培养阶段学科、专 业间协作程度较低。为提高体系的培养效能,应以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协作为目标,综合运用 学术竞争、政策牵引、市场选择等多种机制,强化培养体系的全局性、整体性、协作性以及开 放性。
  • 郑 莉, 赵一帆, 宣 勇
    2024, 23(4): 397-4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组织科研是当前理论研究与高校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 法对我国31个“一流”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部合作网络进行了分析,发现多数学科内 部合作网络密度低,学科成员联系较少;学科内部集权程度高,合作围绕少数中心人物;网络凝 聚性系数较低,学科内部缺乏凝聚力;学科内部派系少且小,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相对松散。可 以通过增加学科内部交流沟通的平台,形成经常性学术交流机制;适当分散学科的资源和权 力,形成多中心的学科网络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组织的聚合力;优化科研评价及激励 制度,促进生成一定规模及数量的派系等方式提升学科内部合作的紧密度,进而推进学科内部 的有组织科研。
  • 徐维祥, 石伊凡, 周建平
    2024, 23(4): 404-4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基于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 的面板数据,从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评价指 标体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排除内生 性干扰、外生政策冲击检验、替换解释变量、样本缩尾后依然成立;地区教育水平与市场一体化 程度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并且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渠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不仅能提升本地的新 质生产力水平,并且对邻近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地级市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水平与市场一体化水平、发挥资 源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间接驱动作用、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机制的政 策建议。
  • 王黎萤, 刘心怡, 王举铎
    2024, 23(4): 414-4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标准化及技术多元化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技术团体标准化对企业的 新质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2385条数字经济领域团体标准和参与数字技术团体标 准建设的434家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数字技术团体标准制定能力、实 施能力、推广能力和合作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技术多元化在数字技术团体标准 制定能力、推广能力与合作能力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数字技 术团体标准实施能力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揭示了数字技术团体标 准化能力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分析了技术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不同情景 中如何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启示。
  • 朱 晖, 王世杰
    2024, 23(4): 424-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提 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主动以多种措施推进减碳降排。碳标签是碳足迹可视化的工 具,对于我国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碳标签制度发展起步晚,实际运行中存在标准不确 定、管理不统一、数据库内容缺失的问题,亟须对其运行进行规制引导。对碳标签制度运行的 规制需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内部以ISO 14068为依托确定本土碳足迹核算标准和建设碳排放 因子数据库,由国务院对碳标签认证加以监管;外部要积极促成碳标签评价标准共通互认,对 碳标签成为贸易壁垒的基础予以解构,保障国际贸易安全。
  • 王岱霞, 蔡瑶倩, 钱梦婷
    2024, 23(4): 433-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城乡长效优质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浙江省为例,采用客 观定量的分析方法探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小城镇发展的特征和机制。从城乡外部融合和城镇 内部协同的双重视角解析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搭建以“经济-社会-环境”为绩效指 标的评价体系,分析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解析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在纵向对比的 时间变化趋势和横向对比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不同子系统发展主要驱动和制约因素。针对小 城镇培育、增长和品质阶段的不同发展侧重点,分别提出产业集聚、强化服务;均衡配置、绿色转 型;创新体制、城乡融合的优化路径,为水平不一的区域小城镇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 何培育, 毛琳雅
    2024, 23(4): 441-4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设立对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知识产 权人才培养领域存在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背景较为单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 明确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科定位与特征,强调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科建设上要解决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衔接问题,强调 跨学科的师资团队构建,设置模块化课程以及构建产教协同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培养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
  • 刘承涛, 汤睿琦
    2024, 23(4): 448-4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也进入新的发展模式,而有效规制实际控制 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命题,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背景之下实际控制人被赋予了新 的定义。由于公司法条文规定的语义原则化,公司实际控制人司法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实际 控制人的穿透监管与追责难以开展。从司法与监管在实践中对实际控制人认定差异的实证研 究入手,厘清实际控制人认定应坚持实质主义为原则、主观控制意图与客观控制要素综合考量 的司法认定标准。
  • 张明炯
    2024, 23(4): 453-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AI)的影响力正渗透到各行各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期刊出版领 域带来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可以助力选题、写作、投稿和传播,但其质量往 往难以保证,如可能导致价值偏向、事实偏差、创新偏低和版权偏离等。因此,如何确保AIGC 的质量尤为关键,需要从价值正当性、事实真实性、知识原创性、版权归属性四个方面加强鉴 别。期刊编辑要着力提升学术引领力、强化科技支撑力、优化常规编辑力,探索AIGC与人工 编辑的智慧结合,不断加强把关鉴别,确保期刊质量。
  • 陈雯婕, 戴舒悦
    2024, 23(4): 458-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 史进程中,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态度 认知、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端 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 标一致、作用效果互渗、工作链条耦合,辩证分析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 挑战,并据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对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网络意识 形态话语权、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 吴向明, 朱心怡
    2024, 23(4): 463-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师型”作为职业本科教育教师的身份标志,是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 核心旨向。职业本科教育教师的“双师”素养具有知识高阶性、技能延展性、教学适应性、服务 创新性和跨界协同性等内涵特征。有必要围绕“双师”素养的核心内涵,进一步健全职前培养 体系、建立职业准入机制、畅通职后成长路径、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从教师 发展全过程和师资管理全方位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王 方, 孙锦尉
    2024, 23(4): 469-4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采用多案例内容分析 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实证案例,提出可将高质量高校基 层党建演进与实践过程划分为“嵌入—融合—协同”三个阶段。同时揭示高质量高校基层党建 的典型特征,即方向统领性、主体能动性、功能一体性、效应协同性。研究认为,协同式党建是 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