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智库报告
  • 智库报告
    周保刚
    2017, 16(3): 241-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落实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之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应当贯彻全面依法治国、京津冀协同发展 重大战略,围绕中央重大决策解决观念意识问题。应当在起步伊始就高度重视法治保障工作, 在顶层设计中进行综合谋划、全盘谋划,分板块推进各专项工作并综合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 并以宏观视野谋划推进法治保障工作,加强法治建设改革创新,努力建立协同法治。应当围绕 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处理好重大决策与法治思维、法律定位与行政定位、改革创新与法治功能、 综治维稳与法治方式、初期顺利开局与建构长期法治秩序等几个关系。应当围绕法治保障重 点要素补齐“法治短板”,包括制定出台依法确定雄安新区法律定位的决定、适时填补新区立 法主体空白、采取多种方式丰富雄安新区法律规范体系,突出法律实施针对性抓好重点领域的 法律实施,正理解和适用法律解决各类社会突出问题,以及在保持法治工作连续性的同时体现 创新性等。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法治保障工作,组织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并且在实践 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努力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村镇设计与建设
  • 村镇设计与建设
    陈前虎,潘丛林,李玉莲
    2017, 16(3): 253-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村域空间发展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功能复兴的重要规划保障。当前 乡村发展存在着“重短期建设,轻长远发展; 重村庄聚落点建设,轻村域整体发展策划; 重物 质环境建设,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综合开发与推动”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作 用、目标、原则、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构建了乡村村域空间发展规划的工作框架。接着, 以富山乡半山村为例,重点围绕功能定位与项目策划、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实施保障等内 容进行了应用分析。
  • 村镇设计与建设
    吕勤智,杨欣雨
    2017, 16(3): 259-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良好生态资源和悠久人文历史的浙江省南部山区的半山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 的自然与人文条件。针对半山村在乡村景观环境建设中如何定位与确立发展建设理念与方 法,进行了设计研究探讨与建设实践的指导。阐述了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传统村落更新与 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与更新的设计方法发展建设乡村旅游景观环境,着重突出半山村生态 性特征的地域性景观建设; 突出历史文化感受的半山村体验性景观建设; 突出服务为目的的半 山村功能性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研究与建设实践,为半山村乡村旅游 发展确立了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与建设内容。
  • 村镇设计与建设
    宋 扬, 吴丹蓉,吕勤智
    2017, 16(3): 266-2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乡村视觉环境需要从旅游景观的角度进行整体打造,视觉传 达识别系统( Ⅵ) 设计结合乡村景观环境建设将会改变乡村普遍存在的杂乱无序等视觉污染 问题。Ⅵ设计具有成熟系统的应用设计体系,以及较强的识别性、统一性、引导性的特点,能高 度概括乡村地域文化特性,并通过Ⅵ设计的方法和形式进行传播、识别与引导。针对半山村视 觉环境的现状问题,结合乡村旅游景观环境的整体性建设,着重从视觉传达识别系统( Ⅵ) 设 计在乡村环境中应用的角度,探索Ⅵ设计在乡村环境营造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以半山村设计实 践为例,进行基于乡村旅游景观营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实践研究与探索,以此在整体性、形 象性方面提升乡村视觉景观环境品质。同时,拓展Ⅵ设计与乡村景观环境设计应用领域相结 合,积累经验和探索设计思路与方法,丰富环境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 村镇设计与建设
    赵小龙,林冬庞
    2017, 16(3): 272-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建构一个完整的乡村聚落意象结构体系,以浙江黄岩富山乡半山村为例,提炼总结 出乡村聚落意象蕴含的山水、田园、肌理、节点和邻里五大核心要素,提出了可从保护与重塑乡 村聚落风貌、梳理和优化建筑空间特征、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习俗三个方面着重体现乡村聚落 意象的规划设计策略,强化村落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 法学
  • 法学
    李其瑞,刘熊擎天
    2017, 16(3): 277-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7 至18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基于旅行者、史学家以及传教士的记录和著述,在自己的作 品中表达出对中国法文化的看法。而这些观点展现出从一味颂扬到逐渐客观理性的分歧与流 变。检讨这种分歧和流变的成因,是我们反思如何看待法国启蒙学者中国研究的基础。基于 这种检讨和反思,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中国法文化的时代意义,并能认识到当前海外中国法研 究存在的问题。
  • 法学
    姚利权
    2017, 16(3): 286-2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到生物学之外的学科和领域之中,这已经成为一 种富有价值的研究形态。以生态学的视角,立足研究对象、类别及核心,重点从新媒体广告与 规制之间的关系入手,对新媒体广告生态发展内在作用规律、调解机制,以及核心的构成因素、 表现特征、基本结构进行理论性探析,认为新媒体广告规制作为环境因素,是新媒体广告生态 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广告生态的角度及原理,对规制的建立和完善能有促进作用。
  • 管理学
  • 管理学
    方阳春,陈超颖
    2017, 16(3): 293-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领导风格影响员工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我国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传统的领导风 格提出了挑战。论文探究了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心理资本 的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风格分为三个维度: 认可并培养员工、尊重并公平对待员工、理性包 容员工的观点和失败。实证研究发现: 包容型领导风格与公务员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相关; 认 可并培养员工对公务员消极怠慢和公务员成就感低落具有显著负影响,心理资本起完全中介 作用; 尊重并公平对待员工对公务员消极怠慢有显著负影响; 理性包容员工的观点和失败对公 务员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 管理学
    张娟锋,赵爽爽
    2017, 16(3): 299-3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的因果关系存在争论,是人口增长推动新的土地开发,还是土地开 发引起人口增加? 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35 个大中城市进行分类 检验。全样本模型显示人口系数为0. 464,土地系数不显著,表明人口增长引起土地开发,总 体上采用的是“被动模式”。而分类结果显示,14 个发达城市的人口参数为0. 170,土地参数 不显著,表明人口增长带动土地开发,采用的也是“被动模式”。而21 个发展中城市的人口参 数不显著,而土地参数为0. 249,表明土地开发引起人口增长,是“主动模式”。城镇化依据经 济水平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其动力机制与路径也不相同。
  • 传播学
  • 传播学
    方爱武
    2017, 16(3): 305-3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确立正显得愈来愈重要。文学中 中国形象的自我塑造研究参与到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建构,具有着一定的合法性、可能性与必 要性,它一方面可以彰显出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的坚守,另一方面还可以显现出学科研究 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还能弥补当前学界有关中国形象研究的不足。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 研究必须跳出学科的研究局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积极探讨可以突破与想象的途径,借用形 象学的理论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中国形象的自塑问题不仅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
  • 传播学
    周琼,肖玮颉
    2017, 16(3): 312-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媒介化社会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促使主体在虚拟社区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信息交 流趋向个性化和情感化,无形中也在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使生活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社交 网络作为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社交方式,提供了全新的社会资本获得方式。生活在移动互 联时代的青年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也日益重要,结合对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 究媒介化社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紧密型社会资本和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从 人际信任、生活满意、人际交往、社团参与等四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
  • 文学艺术
  • 文学艺术
    袁宣萍
    2017, 16(3): 319-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织锦艺术曾经独步天下,近代以来,由于洋货冲击、工艺繁复和用途缩减,以云锦、宋 锦和蜀锦为代表的传统织锦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危机面前,是坚守传统还是适应时 代,我国织锦业对这一历史变革作出了回应。对传统的坚守,让我们今天仍然拥有作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三大织锦工艺,对时代的适应,则为丝织业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基于机器生 产的新型织锦,其创新性体现在织造技术、原料、组织结构和纹样设计上。近代中国织锦艺术 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为今天的传统工艺振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借鉴。
  • 文学艺术
    方坚铭
    2017, 16(3): 325-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引起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可以说,其影响力远胜过《论语》。对 《道德经》的基本情况、基本思路和现代价值予以一定的阐述,以利于研读者进一步探赜索隐。 以帛书老子为基本依据,从《道经》首章和《德经》首章入手窥探其思路,即以道为体,以德为 用; 大道的运行规律,具有辩证、反复的特点; “人法道”可获得“玄德”,并在对基本思路考察的 基础上,结合时代文化,阐述了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 文学艺术
    褚蓓娟
    2017, 16(3): 333-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学界对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的研究离不开高老头的父爱和拉斯蒂涅的堕落 这两个话题,论及原因都归咎于阶级或是时代,但是近200 年,拉斯蒂涅的故事并不时过境迁。 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出发,认为拉斯蒂涅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从主人公拉斯蒂涅经历的外省乡 下、都市巴黎、坟场墓地三个日常空间入手,关照其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对拉斯蒂涅在成长 过程中“自我”认识、定位、迷茫到“自我”迷失的探究,指出主人公的成长问题既是个人的,也 是19 世纪30 年代法国青年成长问题的代表,更是商业快速发展时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对 后代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教育学
  • 教育学
    张 榄,周必彧,陈知朔
    2017, 16(3): 338-3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是大学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根基。夯实人文社科学科国际竞争 力,不仅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科建设质量,更有助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各类学科评 价体系中,ESI 越来越成为评价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以浙江工 业大学为例,基于ESI 评价导向,对比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ESI 前1% 国际高水平学科,提出 提高人文社科学科水平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 教育学
    赵玉茹
    2017, 16(3): 343-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为高校带来教学科研设备增长,大型仪器设备增幅明显,既缓解部分 实验需求精密设备不足的矛盾,也凸显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不高的问题,扩大开放共享 面、提高利用率成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共 享经济正在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认识、组织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借助于共享经 济模式的优势,从创新资源配置、搭建共享平台、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规制管理、营造共享文化 等方面提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 教育学
    张 飞
    2017, 16(3): 348-3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难以离开实验室这个重要基地,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极其 重要。以浙江工业大学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出安全管 理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检查监督、保障 系统等内容,以推动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 学科纵论
  • 学科纵论
    王玉秀,王佳卉,孙 波,张卫平,王才领
    2017, 16(3): 353-3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4 年浙江省2690 万名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体质健 康发展存在非均衡问题,在地区、项目、性别和学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健康中国 2030”的“大健康”核心理念,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问题,应着力采取加大学校体育 健康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协同,完善青少年体 质健康促进的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实施青少年健康教育、体质健康监测、运动干预、心理调 适和营养膳食的多维协同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