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辑介绍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全选
|
Select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程惠芳, 朱 喆, 高 音
2025, 24(1):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积极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我国税收征管现代化、促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与重要方向。以2018年国地税合并改革为研究背景,基于 2014—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税收征管独立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 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改革带来的税收征管独立性的提高能够使企 业全要素增长率提升约5.3%。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交易成本的下降是国地税合并改革提升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作用机制;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企业所在地区为中西部地区、 企业经济地位较低时,国地税合并改革促进企业产品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更强。研究结论对 于把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潜力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Select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以涵化理论为分析框架
卢芳霞
2025, 24(1): 13-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典范,也是各国学习借鉴“中国之治”的 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命题亦逐渐被提上研究议程。但目前诸多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国际 传播的研究并不是从传播学视角展开,而是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视角切入。从本质上讲,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国际传播主要是一个传播学命题,故而有必要从传播学角度切入加以研 究。涵化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大众传媒对受众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可 以把涵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信息转换、内涵传递和模式调整三方面勾勒出媒介传播信息的 动态过程,并相应推理出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向国际的三重路径,即要提炼“枫桥经验”的文化 内核,打造融通中外的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立高效化的媒介矩阵,打造符合各国本土 实际情况的“枫桥经验”拟态环境;健全多元化的互动机制,打造符合各国国情民意的“枫桥经 验”传播模式。
Select
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民美好生活满足的逻辑关联
施冠男
2025, 24(1): 2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和迎来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 足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课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来满足人民的美好 生活需要,既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立党和执政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系统思维,有序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和生态领域的改革,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物质保障、思想保障、服 务保障和环境保障。在“改革”与“保障”的良性互动中,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 的时代征程中,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民美好生活满足之间在价值立场、价值旨趣和时 代影响等方面的契合,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方案,不断开辟人民美 好生活的新局面。
Select
乡村“磁力”:一种新的乡村振兴认知 与评价方法研究
于文波, 梁钊源, 胡卫青
2025, 24(1): 29-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乡村振兴置于城市化双向争夺发展 资源的背景下,运用磁力学原理,识别乡村磁力因子,建立乡村磁力模型,并通过三个典型村落 的实证研究,阐释了乡村产生磁力的机理以及资金、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 权重,揭示其相互作用产生乡村磁力的基本原理。从新的理论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实 现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支持。
Select
多尺度城市更新的实践与启示 ——以西安市为例
吴文恒, 曾秋宇, 董海霞
2025, 24(1): 38-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打造健康城市和高质量城市 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有序开展城市不同层次的更新行动是重要的研究命题。基于此,构建 分析框架,以西安市为例,探究多尺度城市更新的实践。结果表明:西安市微观、中观与宏观结 合嵌套的多尺度、多层次更新实践范式,引领了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微观以修代拆、点式激 活,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中观采用改造、拆除、保护与修复的方式,补齐城市短板,助推城 市经济;宏观从点-线-面系统落实更新战略,建设健康城市。研究认为,要构建多尺度城市更 新治理体系,政府主导推动多层次城市更新,体现与新城市主义的融合共通,从而提升城市治 理水平和居民的居住品质。
Select
机构实地调研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翁 杰, 牟鸿杰
2025, 24(1): 46-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效率与公平,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机构实地调 研为例的实证分析发现,这类外部治理方式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而引发收入分配 失衡问题。通过渠道和机制分析发现,尽管机构实地调研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劳动收入 份额,但也会通过资本替代与增强定价能力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且后者远远大于前者。进 一步分析显示,稳定的融资渠道、低劳动密集度以及高人力资本特征的管理团队能削弱机构实 地调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时代的公司治理有必要在利益相关者合理诉求 与激励长期人力资本投入间寻求新平衡,且关键在于打造劳动者与管理层之间的新型伙伴关 系,让劳动者更为充分地参与公司经营成果的分配。
Select
不确定性情境下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变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案例研究
许 强, 陈紫娴, 陈 依
2025, 24(1): 58-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是跨界竞争时代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行为。现有研究多将不确 定性视为风险或威胁,故将其作为研究情境,鲜少纳入研究模型。由于不确定性增加了商业生 态系统的期权价值,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探究内生和外生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核心企业商业生态 系统的构建及动态演变。通过对3D打印行业领军企业先临三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环境不 确定性和企业战略行为之间会交替互动,企业在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共同影响下 选择不同实物期权组合,推动商业生态系统成员和结构变化,从实物期权视角拓展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机理研究。
Select
钱塘江流域史前文明的向海性文化特征研
王 荔, 阎 安
2025, 24(1): 70-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钱塘江一直给予两岸的平原以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由于河口的 南北移动,各代有所不同。若从水域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界定钱塘江文明的空间内涵,其江河文 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江河海交融的文明。万余年以降至距今七千年,这里孕育了上山文化、跨 湖桥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等,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也是全球最早独木舟、彩陶、榫卯木构建筑 等的发现地。通过对上述文化出土文物以及图像的诠释,论证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在农业文 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扩展和延伸的结果,揭示其内在富有生命力的向海性文化特征。
Select
主流媒体新闻人的国际传播能力储备及提升路径
袁靖华, 孙佳雯
2025, 24(1): 79-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界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有共识,但对主流媒体新闻人的国际传播能力的相 关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比照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综合相关文献,构建主流媒体新 闻人国际传播能力储备测量指标体系,完成量表适用性和信效度检验。对365名新闻人进行 问卷调查,并抽取7位资深新闻人进行深度访谈。从知识认知储备、行为技能储备、情感意识 储备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当前主流媒体新闻人国际传播能力储备的主要短板,提出了推动主流 媒体新闻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
Select
中国诗歌集装帧设计的情感表现方式探析
张碧云, 卢 雅
2025, 24(1):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诗歌集内容的抒情性特征,要求其装帧形式重视情感的表现。探讨了诗歌集中情感的来 源、情感设计的方法等问题,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分析诗歌集装帧设计中文字、图像、色彩、材料、 时间等书籍形态要素对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分析诗歌集装帧设计中的情感表现对于读者、设 计师和销售者的意义,认为书籍设计师应从整体设计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书籍形态要素,思考 读者与诗歌集在阅读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并检查情感表现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
Select
论虚假流量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贾爱玲, 谢昌桐
2025, 24(1): 93-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流量已成为数字经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之一。近年来发生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多涉流量造假,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影响平台经济的健康 发展。司法规制过程中存在“互联网专条”规制范围过窄致行为向一般条款逃逸、虚假宣传条 款适用要件模糊致司法认定各异、开放性条款适用过多致判决呈泛道德化倾向等问题。应以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条款为切入点,有效规制虚假流量行为。将“利用算法”纳入“利用技 术手段”的范围,明确虚假宣传条款适用要件,增设“流量专项”,并将“消费者利益”作为裁判考 量因素,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互联网商业生态之正常。
Select
高校课程思政“双态”评价体系机理研究 ——基于3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实证分析
李浩君, 李 姣, 留伊丹
2025, 24(1): 101-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评价体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建 设成效的关键问题。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出发,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校课程思政“双态”评价 体系。静态视角着眼于教学设计的评价,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指标,确保思政元素在设 计中的科学融入;动态视角则关注实施过程的评估,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互动参与等指标, 实时评估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效果。以3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样本,验证 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有效实施的对策,包括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打造示范性案例库 以及推进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从而为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Select
数字化学习空间下大学生学习成效 及群体差异性研究 ——基于浙江省6所本科高校的实证分析
陈景明
2025, 24(1): 108-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数字化学习空间对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和群体差异性,通过问卷形式对浙江省 内6所本科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部分个体特征会影响学生在数字化学习 空间的学习成效,且对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物理环境、资源环 境、教育教学、情感心理对学生学习成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中介作用,一定程度上 可以弥合个体特征所导致的差异。高校要把学习成效作为评价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核心指标, 推动数字技术与大学课程深度融合,加快技术迭代和应用更新。
Select
AIGC视域下动作技能具身学习空间的建构
常光云, 杨 桂, 杨洪敏
2025, 24(1): 115-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动作技能学习中,动作技能学习空间存在着空间感知力不强、具身交互性不足、空 间情境性较弱等局限,无法有效支持学习者的具身式学习。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大脑和空 间在认知过程中的一体化和互动耦合,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空间的感知 性、交互性和情境性。AIGC支持下的动作技能具身学习空间设计应秉承优化身体和空间的 双向感知通道、强化身脑的实时反馈、融合并丰富虚实学习情境的设计框架进行架构。实践表 明,AIGC视域下的动作技能具身学习空间实现了多感官感知、智能学习反馈及学习情境增 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对动作的概念形成、动作整合、动作熟练与意义生成。